首页
本馆概况
信息发布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活动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云课堂|安次区第七期非遗大讲堂成功举办
非遗大讲堂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非遗大讲堂
非遗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特殊时期,安次区文化馆举办安次区第七期非遗大讲堂。
第七期非遗大讲堂仍然采取线上“云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地点选取在安次区御龙河公园。
主讲
本期非遗大讲堂由安次区南响口梵呗音乐会会长王利群讲述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
梵呗,以习唱赞诵为日课。梵,是“清净”的意思;呗,意为赞颂或歌咏。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初起源。
梵呗也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成果,是佛教中国化的音乐符号,专门用于上殿过堂及佛事活动中对诸佛菩萨的赞诵。它自成体系、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佛教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简介
安次区南响口梵呗音乐来源于南响口村弥陀寺,是僧传佛教音乐,至今已有500余年,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成祖以前。这可从两个方面得到佐证:一是据当地望族族谱记载,明成祖时弥陀寺香火鼎盛,那时音乐已经在庙里传承;二是从弥陀寺僧人传承辈分歌诀可推知,歌诀如下:清净觉海洪源广,悟本真常慧性宽,祖道兴隆传法演,普周沙戒定心安。至1950年寺庙拆除时已经传到“沙”字辈,可知辈分有二十四代。目前,会内存有普济亲笔抄写曲谱一本,封皮内有沙然题名,沙然为普济徒孙,曲谱封面为蓝布面,中间有一竖行字“中华民国七年旧历六月初七”,字为繁体,是日应为1918年7月14日。2008年南响口梵呗音乐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有固定编制,10名乐手为满班,包括5吹4打1圆帽;只有5吹或4打为半班。5吹是泛称,实际只有4吹,包括笙2名、笛1名、管子1名、云锣1名,云锣是打击乐器,不属吹管乐器。4打包括铙一名、钹一名、歌子(小钹)一名、鼓一名。5吹称为文乐,4打称为武乐。圆帽只有诵经、参灵、拜佛时才随班。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的曲目按演奏用途可分为小曲、出坛曲、对口曲、牌子曲、大曲、武乐六大类。在演奏上一般采用四调:正调、背调、皆止调、小工调,另外还有一个越调。音乐演奏转调时不需要更换乐器,管子有时要更换大小哨片。几样乐器中尤属管子要求功夫最深,素有头管之称。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念曲中的借字也是梵呗音乐的一个特征。如念曲念到“六”音时,却发“凡”音。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仍然保留着佛教音乐的原汁原味。其曲目之丰富,保存之完整,给专家学者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梵呗音乐中的拜禅、念经、超度等事宜蕴含着大量的民俗内容,是研究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
0
更新时间:2020-09-11 13:40:00 【
打印此页
】 【
关闭
】
上一篇:
“弘师恩 颂真情”2020年安次区庆祝第36个教师节
| 下一篇:
【新华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学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