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市特教学校20名听障学生学习葫芦烙画技艺 “无声”胜有声 巧手绘丹青

  11月23日下午,在廊坊市特教学校非遗课堂上,20名听障学生拿到“天津市第二届葫芦文化艺术节葫芦技艺大赛”青少年组的金、银奖证书后兴奋不已。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将葫芦烙画纳入教学大纲的努力。


 
  据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枫介绍,自2020年底,葫芦烙画课成为市特教学校的新课程,每周二下午两节,由赵家葫芦烙画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赵光余任教,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策略,帮助听障班学生们一步一步习得葫芦烙画技能。
 
 

 
  57岁的赵光余从16岁就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后系统学习了素描、油画等。经十余年学习探索,他结合了东西方两种绘画的长处,并针对烙画特点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葫芦烙画技法。
 
 
 
  11月23日,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葫芦烙画教室,记者看到,孩子们正跟着赵光余学习烙画技法,葫芦在心灵手巧的孩子们手中不断变化,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尽管沟通有些障碍,但赵光余发现,这些孩子专注力强,比正常孩子上手快。“听障学生虽听不见,但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非遗手工项目非常适合他们学习。”
 
 
  赵光余把自己的烙画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希望为他们搭建更大的舞台。通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成熟,赵光余便带着这些作品参加了“天津市第二届葫芦文化艺术节葫芦技艺大赛”青少年组比赛。
 
 
  近日,比赛结果揭晓。“20名学生的参赛作品分别获得了10个金奖、10个银奖,我感到很骄傲。”赵光余说。
 
 
  19岁的史佳欣用手语表示:“通过赵老师我喜欢上了葫芦烙画,这次比赛我得了金奖,感谢评委们对我的肯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未来,我们将把我市更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项目纳入特殊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开眼界、学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刘枫说。
 

 
来源:廊坊都市报
 
 
编辑 : 邬健
审核 : 张宇
监制 : 孟庆伟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1-11-25 14:27: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非遗文化展走进廊坊市安次区盛德社区 | 下一篇:河北廊坊:手编创艺笤帚趟出致富路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