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喜迎二十大 幸福连万家”群众系列文化活动——2022安次区非遗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成功举办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由安次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安次区文化馆依托安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的“2022安次区非遗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特邀市级非遗项目惠家堡黄师傅麻花代表性传承人刘玉玺老师于8月9日-11日先后走进杨税务镇逸品龙湾社区、杨税务镇孟村、调河头镇文化站、调河头镇洛图庄二村、仇庄镇文化站等地,为社区、村街群众讲授麻花制作技艺,并组织了现场培训,吸引了众多群众参加。

活动开始前,各村街、社区的活动室内都被打扫得干净整洁,并提前布置好授课所需的案板、面盆、盘子、一次性手套、围裙等物品。课堂上,刘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惠家堡黄师傅小麻花传统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及产品特色,详细讲解了小麻花制作过程中和面、切条、搓制、煎炸等环节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参与活动的群众统一佩戴围裙和一次性手套,依次揉面、切条、搓麻花、煎炸,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遇到教学过程中有不理解的环节,刘老师都会上前手把手指导制作技艺。活动最后,大家把自己满意的作品经过煎炸以后,摇身一变成为色泽金黄,口感香酥的小麻花。传统美食的香味伴着大家的欢生笑语弥散在活动室内。

安次区惠家堡黄师傅麻花起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始人刘洪绪在清宫做帮厨,因巧合给慈禧做了一次麻花得到慈禧的赞赏,特赐名“黄师傅麻花”。“黄师傅麻花”口感香脆可口,既保留了油炸的香味又油而不腻,此后刘洪绪将技艺传给儿孙。2018年惠家堡黄师傅麻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本次活动中,广大群众不但可以学习到中华美食的制作技艺,丰富家庭生活的食谱,还可以增加一项乡村创业增收技能,增加一份收入,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通过非遗进社区、进乡村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推动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到更多群众,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精彩活动花絮

8月9日上午,2022安次区非遗进社区活动走进东冠·逸品龙湾社区


8月9日下午,2022安次区非遗进乡村活动走进杨税务镇孟村


8月10日上午,2022安次区非遗进乡村活动走进调河头镇文化站

8月10日下午,2022安次区非遗进乡村活动走进调河头镇洛图庄二村


8月11日上午,2022安次区非遗进乡村活动走进仇庄镇文化站

编辑 : 邬 健
审核 : 张 宇
监制 : 孟庆伟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2-08-16 10:39:5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媒体聚焦】探访廊坊安次刺绣技艺:“中国风”绣品走俏海外 | 下一篇:【媒体聚焦】安次区:学非遗 品非遗 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