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2023年安次区非遗进景区

2023年安次区

非遗进景区

葛渔城重阁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增强文化与景区业态的深度链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安次区文化馆于2023年9月23日在九天休闲谷和龙河中央公园举行“2023年安次区非遗进景区”活动。本次活动由安次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安次区文化馆承办,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葛渔城重阁会走进景区进行展演,带领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掌握非遗知识,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共识。

历史渊源

安次区葛渔城重阁会始于乾隆年间,由山西省流传至此。民国初年,在天津南市燕乐戏院演出,场场暴满。由于侵犯了地方豪绅的利益,他们买通官府,扣押了会箱,几经周折才被放回。葛渔城人将此会视为珍宝,荣耀门庭,捐物出资才能入会,为争出“头肩”(第一个出场),王凤林曾出两包白米,刘广发抬来一头肥猪,传为佳话。民间挚情,使此会长荣不衰。

“文革”期间,服装道具被烧毁,遂告解散。1982年,政府号召挖掘民间艺术,重获生机,但老艺人已寥若晨星。他们回忆各架芯子的形式,武振华、许璞等做出改革后的设计方案,构出模型,由老艺人刘兆安亲自撑炉,自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初二,仅仅七天完成八架芯子,艺人们四处奔波,借服装,借乐器,为乡亲们演出了第一场。后来,王寨村捐赠1千元,镇政府、四街村委会出部分资金,65名新老会员也捐钱捐物,才使此会得以重组恢复,不仅打造出原有的十架芯子,又新添了四架。老艺人杨子元,王志中虽已年过古稀,仍亲自表演示范,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使重阁会得以复兴。2008年,葛渔城重阁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表演形式

该会表演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戏剧人物造型,表演以下面的演员为主。下面的“底座”选身强力壮,善于表演和舞蹈的男演员,妆扮成男角色;上层的“二节人”选形象好、善于表演的儿童(10岁左右),扮成女角色。托举儿童的道具称为“芯子”,是铁铸的双搭肩背架,中间伸出一根铁杆。“芯子”佩戴在“底座”背上,儿童的下半部分固定在铁杆上,著成人戏服,双臂舞动,风姿绰约,裙袖招招,飘飘欲仙。由于要稳住上面的“二节人”,“底座”的身体要保持平衡,舞步极为讲究,难度很高。两人表演的“芯子”重六七十斤,三人或四人的更重,难度更大,故每架“芯子”都有两三个替换演员。目前,重阁会座唱曲牌大部分已失传,现已无坐唱形式。现残存的曲牌有《扬子江》、《吴氏飞霞》、《春景》、《夏景》、《渔家乐》等。


艺览吾“遗”

本次活动共展出5架芯子,分别为:桃树枝、秦香莲、花为媒、高老庄、庆顶珠。

小演员表示:5岁时,跟奶奶一起到会学习,经过两年时间的训练,已经可以登台演出啦!这次也非常荣幸参加2023年非遗进景区展演,今后会更加努力,刻苦学习,强健体魄,为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葛渔城重阁会会长张长英表示:一场精彩演出的背后,是一场安次非遗人长达28年的坚守传承之路。葛渔城重阁会一架芯子(上芯子为10岁左右的小朋友、下芯子为)为一出戏,张会长始终秉持传统文化“从小娃娃抓起”的理念,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探索在城市中传承非遗的有效方式,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让非遗活态传承,融入民众生活。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王依妍
审核:张   宇
监制:孟庆伟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3-09-25 18:03: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廊坊安次区:畅享文化艺术季 增强群众幸福感 | 下一篇:“金茂龙河 魅力安次”2023安次区群众文化艺术季 ——“双争有我 魅力舞者”安次区第七届“大家跳”广场舞大赛圆满落幕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