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安次区:古琴悠远 奏响千年雅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千年,而这段故事便始于“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里的“琴”即古时所称“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走进安次区北史家务镇祖各庄村的“弦如坊”古琴体验馆,只见把把古朴沉稳的古琴静静地躺在琴台上,初秋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框,为这里洒下一丝禅意。拨动琴弦,千古风骚从王彬奇的指尖缓缓流出,似氤氲弥漫,绵延不断,深邃幽雅,让听者于喧嚣中涤荡的心回归沉静的本真。

 

受地域和师承渊源的影响,古琴艺术在历史发展中诞生出浙派、虞山派、广陵派、岭南派、诸城派等诸多流派,而安次区的古琴艺术传承的就是广陵琴派。广陵琴派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为艺术标准,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既存有北派的刚健之气,又蕴和了南派的柔和之情,形成“音随意走,意与秒和”的艺术风格,代表曲目有《渔歌》《樵歌》《龙翔操》《梅花三弄》等。

作为琴人,如今让古琴这门相对小众的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让更多人体会到它的美感和意境,是王彬奇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推进,古琴艺术的传承步伐也向纵深迈进,今年8月份,古琴艺术(广陵琴派)被收入廊坊市安次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这些年,王彬奇的身影活跃在各种古琴交流赛上,出现在幼儿园、老年大学等“进校园”活动中,见证了古琴艺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开花结果,“高山流水”的故事仿佛穿越历史而来,在今人心中酝酿出了时空的绝响。

 

来源:安次融媒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3-11-02 16:52: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廊坊安次区:社区活动多 长者乐开怀 | 下一篇:廊坊安次区:百技千工描绘“漆”彩岁月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