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次区文化馆计划组织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将非遗项目带入学校,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安次区文化馆于2023年11月16日在廊坊市第一小学、廊坊市第五小学举办“2023年安次区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到国家级非遗项目——葛渔城重阁会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展示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让多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以“多彩非遗 薪火相传”为主题,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为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表演形式
葛渔城重阁会表演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戏剧人物造型,表演以下面的演员为主。下面的“底座”选身强力壮,善于表演和舞蹈的男演员,妆扮成男角色;上层的“二节人”选形象好、善于表演的儿童(10岁左右),扮成女角色。托举儿童的道具称为“芯子”,是铁铸的双搭肩背架,中间伸出一根铁杆。“芯子”佩戴在“底座”背上,儿童的下半部分固定在铁杆上,著成人戏服,双臂舞动,风姿绰约,裙袖招招,飘飘欲仙。由于要稳住上面的“二节人”,“底座”的身体要保持平衡,舞步极为讲究,难度很高。两人表演的“芯子”重六七十斤,三人或四人的更重,难度更大,故每架“芯子”都有两三个替换演员。目前,重阁会座唱曲牌大部分已失传,现已无坐唱形式。现残存的曲牌有《扬子江》《吴氏飞霞》《春景》《夏景》《渔家乐》等。
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大的兴趣。每位同学都能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技艺以及其重要价值。图片
活动的意义
非遗进校园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化自信的塑造和社会和谐的促进。让非遗文化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担当起来,让非遗的魅力在校园里绽放。
通过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去,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出更多关注、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活动在校园中开展,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王萌
审核:张宇
监制:孟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