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杰(1930-1978),安次县(现安次区)董常甫村人。1949年在安次简易师范学校上学。1950年毕业后曾在本县大王务、熊营、东张务、西储、淘河等村教书。1953年病休,开始对义和团故事和民间故事搜集整理,1956年他的作品见于报端。1957年开始出版故事集。1958年因病退职回家,从事民间文学的调查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义和团故事》、《石成求仙》、《龙河民间故事》、《张少桓包打西什库》、《托塔李天王》、《红缨大刀》、《秫秸船》、《张士杰文集》等,共90多万字。其中《渔童》、《人参娃娃》拍摄成动画故事片,这两部影片1961年在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记录片电影节上获荣誉奖。1979年,该影片在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儿童片奖。其作品曾在《人民中国》刊物上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1958年,张士杰任河北省文联委员。1959年任天津市作协理事,河北省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文代会特邀代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特意抽出时间在翠明楼饭庄接见了张士杰和部分代表。
1963年,张士杰被选为安次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安次县第二届政协委员。
张士杰作品发表后,文学界、史学界的领导和学术权威周扬、邵荃麟、翦伯赞、吴晗、贾芝、廖沫沙、陈白尘、于黑丁、朱寨、赵景深、张文、周艾文等为他的作品写了评论,给予肯定,并对其创作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文革”末期,张士杰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摧残。1978年12月15日,在伏案疾书时,心脏病发作,于12月22日病逝,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