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文(1864-1936),字郁斋,安次区孙坨村人。王开文少年时期,在胜芳一家私塾读书,思维敏捷,好学不倦。最初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稍长则通《四书》、《五经》,能吟诗作文。1884年,王开文考中秀才,不久便开始了教育生涯。1898年,王开文被县举为“孝廉方正”,宣统年间被县聘为劝学总董,亦称劝学所所长,后改为教育科科长,直至1927年。
王开文顺应社会潮流,不遗余力兴办学堂,经他办起的学堂有8处。1909年(宣统元年),在他劝导下,原籍孙坨村建起了小学堂。1911年(宣统三年)他与王廷祥(原县城西关人)等多方努力,创办了安次县城内女子学校,轰动一时。创办新学堂要毁弃千百年的封建学制,必然遭到非议,封建主义顽固派说王开文办学堂是“违背祖宗之事”,说他被洋化成“洋派。王开文面对攻击,总是轻轻一笑说:“兴办学堂使更多闭塞的人聪明,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学习点洋人知识是为我所用,这完全是为乡亲们着想。
王开文热心教育,忠于职守,为办好教育兢兢业业,凭其才华、威望,很多人举荐他当县长,都被王开文婉言谢绝。
1913年,县已有初级小学堂70余处、高级和初高两级小学堂各1处、女子学校2处。
1914年王开文上下联络,亲手办起了安次县师范传习所,亦称游习所,直至1929年停办。传习所先后举办5期,为村镇学堂培养新教育教师百余名,促进了安次教育的发展。1923年,县立完全小学发展到11所、初级小学185所,在校生达到1721名。
1914年安次县修志,王开文任采访,为志书提供了大量教育史实资料,并捐银元资助刊印。
1927年王开文辞去教育科长之职,移居北京。1936年病逝。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