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国正在雕刻玉章。
玉碗。
玉雕鱼。
玉雕松下老人。
玉雕耄耋富贵。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也是“燕京八绝”之一,大到人物、器具、鸟兽、花卉,小到别针、戒指、印章,品种繁多,做工精湛,被誉为“东方瑰宝”。
廊坊市仿古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孙殿国是安次区葛渔城镇佟庄村人,他继承祖传手艺,在朴素创作与谦逊执着中坚守艺术之路,一双巧手为玉石赋予“生命”。
俏色玉器 匠心独运
玉雕工艺精致、细腻,是功夫活儿,根据不同玉石天然的颜色和自然形状,因料取材,因材施艺,能够根据各种玉料的天然色彩,灵活运用,成为玉雕的点睛之笔。如绿色翠鸟头上的一点红、红色金鱼的黑眼睛、梅花鹿身上的花斑等,都是利用玉料的天然色泽,别出心裁地设计、雕琢而成的。
在孙殿国的工作室里,一件件精美细腻的“俏色玉器”作品摆放在展示架上,人物活灵活现,花鸟栩栩如生。
孙殿国一贯在作品上追求深度与创新,与翡翠的灵性不谋而合。在孙殿国手中,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经过选料、设计造型、机械打磨、研磨、雕琢、抛光等十几道工序,便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玉雕精品。“俏色玉器”更是通过题材与玉色之间合理搭配,使其互相增色,让作品更具艺术价值。
孙殿国说,“俏色玉器”的难点在于设计思维和雕刻技巧,要能因色取巧,因材施艺,巧用料形和手法,变瑕为瑜,才能创作出浑然天成的经典作品。
“常见的俏色有俏皮色,是指籽料一类带有皮色的料子,如红皮白肉之类的可以称之为皮色俏雕;再者就是玉色俏,如两种玉色或者三种玉色的玉料俏雕。”孙殿国说,一件好的俏色作品就是人的灵感和大自然创作的完美结合,极富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俏色玉器”的制作,是一门将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高超技艺。孙殿国介绍,这种艺术形式的难点在于设计思维和雕刻技巧,巧用料形和手法,将玉料的天然色彩与纹理转化为艺术的灵感,变瑕为瑜,创作出浑然天成的经典作品。他说:“一件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想法,更展现出艺术家的雕刻技艺。我一贯在作品上追求深度与创新。”
自幼结缘 沉浸玉雕
今年65岁的孙殿国从事玉雕行业五十余年,其家传玉雕技艺可追溯到清朝时期,祖辈孙景愚在家乡创立了佟庄仿古玉雕厂。
受家庭环境影响,孙殿国幼年便与玉雕结下不解之缘。4岁那年,他拿起玉石的“下脚料”,模仿大人样子,开始尝试雕刻,“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艺术,只是觉得,这些石头在手中慢慢变化,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1974年,14岁的孙殿国正式踏入佟庄仿古玉雕厂,“刚入行时,我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糙而充满可能。但凭借着对玉雕艺术的热爱和不懈努力,我很快从新手成长为团队的骨干。”16岁时,孙殿国拜入仿古玉雕第二代传人陈洪泽门下。
孙殿国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玉雕成为他与世界交流的“语言”。他闭门雕刻,沉浸在艺术海洋中,“我几乎每天都在雕刻,玉石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忠实的听众。每块石头都有它的故事,我所做的,就是倾听这些故事,然后将它们雕刻出来。”他的作品,无论是浮雕、圆雕还是镂空透雕,每一刀都精准有力,承载着对美的追求与理解。
玉如君子 风格独特
多年来,孙殿国在作品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传承延续,创作出《竹》等经典作品,融合多种雕刻艺术之长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孙殿国说:“我沿用传统仿古玉石雕刻技术,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耄耋富贵》作品,是孙殿国巧手雕琢的典范。洁白无瑕的玉体被雕琢成雍容典雅的牡丹;黄色、黑色的玉皮,被雕成猫与蝴蝶,巧妙利用了“耄”与“猫”“耋”与“蝶”的谐音,寓意长寿、富贵、平安的美好祝愿。孙殿国对玉料中那一小处黄色的匠心处理,不仅保留了玉料的天然色泽和纹理特征,还为作品增添了生气、活力与灵性,视觉效果更为丰富。
孙殿国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已成为玉雕界的行话。其作品寓意多与吉祥有关,深受喜爱。”一块籽料要经过设计造型、机械打磨、研磨、雕琢、抛光等十几道工序,才能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玉雕精品。他随手从石料中挑出一块和田玉,经过精心设计与打磨,变成一片栩栩如生的树叶。这个过程,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玉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孙殿国对玉雕艺术的理解,不仅限于技艺层面,更融入人生哲思。“做玉就像做人一样,不能有瑕疵。”他引用古语“玉如君子”表达出与玉结缘之人,品质也不会差的信念。“一个人不管做哪行哪业,只要认真去做,那就是好的。”孙殿国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职业的尊重,对品质的追求。
为了将玉雕事业发展下去,孙殿国把手艺传给了女儿。靠着诚信经营、精湛手法,他们的玉雕作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廊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