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学习语丨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近日,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图博会的主题是“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今天,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

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我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说过:“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11月7日,习近平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

 


来源:党史教育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5-07-16 17:25: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百团汇演|群文团队“百花齐放”(五十五)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