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安次非遗】东张务音乐会

历史渊源:

安次区东张务音乐会是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历属禅宗临济与曹洞派并传。收录的佛教曲目比较丰富,其中以《三皈赞》《普庵咒》《往生咒》等佛教名曲为主导。公元1900年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东张务村设立了坛口,村内的佛教音乐会也参与其中,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会的乐师们还创作了一些符合当时历史特征的乐曲,如《上马台》《鹅浪子》《扑蚂蚱》《哭黄天》等,起到了配合、推动义和团运动发展的作用。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是音乐会的乐师们以音乐为无形的武器,演奏着音乐参加了义和团廊坊大捷——落垡阻击战。以古音乐为军乐来抗击侵略者,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抗击外来侵略的慷慨悲歌。


清末至民国期间,东张务乡绅“刘成军”大力支持走入民间的音乐会,并让本族子弟入会学习音乐,提供活动地所。由于家族的介入和经济上的支持,使音乐会更加规范和凝聚,而且不少僧人、道士、迫于生计来本村教授音乐及法事仪规,刘成军为人豪爽,都待若上宾,这一时期也形成了本村音乐会特定活动场所 “会坊”。由于这一活动场地的存在,使得本村的乐曲更加融合发展,定型为集 “佛教、道教、宫廷、民间”"为一体的形式,并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兴盛发展。2008年东张务音乐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表演形式:

东张务音乐会现有会员20余人,各种乐器齐全。现存曲目80余首,可熟练演奏的曲目有《刀兵记》《豆叶黄》《挂金锁》《望江南》《四声派》《翠竹帘》《三皈赞》《醉太平》《水晶宫》《五月仙》等30余首。音乐会乐手仍继承原义和团时期的编制,曲目有的气势高亢、雄壮,有的欢快、燎亮、明朗。所用乐器主要有管、笛、笙,以及云锣、鼓、小镲(铬子)、档子、饶、拔等。在演奏乐曲时,这些乐器是不可少的。但根据演奏需要,笙、笛、云锣、饶等乐器是可以增加的,从而增加音乐的演奏气氛和影响力,使音乐更加完美动听。在音乐演奏时,管子在音乐中为领奏的乐器,其它乐器为伴奏乐器。管子、笙、云锣、笛子称为文场。武场包括钹、饶、小镲、鼓。在演奏过程中,小镲起到拍子的作用,掌握音乐节奏的快慢。鼓在演奏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会演奏时,根据不同曲目,调整音乐调式。乐队的管子有大、小哨片之分,同一个调式用大、小哨片演奏,出来的韵味有所不同。管子有正调、背调、小宫调、老宫调、借字调等调式。


艺术成就与价值

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袁静芳教授来音乐会考察,同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肖兴华教授也曾来音乐会采风,并讲解有关古音乐知识。2000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军事百科》栏目来东张务音乐会采编,廊坊电视台、廊坊日报等多家媒体曾为音乐会做了专题报道。2006年,应邀参加第一届北京智化寺音乐节暨智化寺京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牌仪式活动,同智化寺京音乐、西安佛教古乐、固安县屈家营音乐、涞水县北高洛音乐等著名音乐组织同台演出。

在几代乐师的不懈努力下,东张务音乐会日趋完善,获得了佛门高僧的认可,又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高级音乐学府及音乐专业机构的考察,被认定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5-08-07 18:41: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学党史】一图读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