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安次区东储双龙会起源于何时已无可考证,据老会员讲,是由王姓旺族组建,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掌管双龙会的王维真。数百年间,双龙会的传延时断时续,历尽曲折。鼎盛时期,舞龙队员和乐队达百余人。清朝时期,东储村武秀才王洵(号子诚)在双龙会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健在的王国贤、王品贤均师承于他。20世纪40年代,由于连年战乱和水灾,双龙会被迫中断。直到1984年,在东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会长王明贤及老一辈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停歇了四十多年的东储村双龙会才得以重新恢复,并多次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6年东储村双龙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现形式
东储双龙会舞龙队由30余人组成。舞龙不仅要有技巧,且运动强度大,队员多为年轻体壮的青壮年。还要分为两至三班轮换,九节龙九人,另加舞龙珠一人。引龙者手举龙珠,龙跟着龙珠动作,上下起伏,呈"S"形滚动,还有各种结花、解花的变化,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展示扭、挥、仰、俯、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其套路有打场子、二龙戏珠、龙摆尾、单钻龙尾、双钻龙尾、蹭龙搭尾、龙搭头、懒龙翻身、大小圈、刮旋风、横搭龙、别花栅栏、扫堂腿、金龙盘玉柱、盘龙、穿龙、单地扫堂腿、双打扫堂腿、跳龙、扫场子等。舞龙时配以民族打击乐,由《瞎子放驴》《窦娥》等10余首曲目组成。
双龙会取得成绩
东储双龙会曾参加廊坊市首届花会调演,连续两次赴北京参加“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东储双龙会参加了第十九届“5·18河北省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式表演,2005年参加廊坊市“万家和谐”春节团拜会,与全市共度新春佳节,其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外友人的一致好评。
东储双龙会文化价值
舞龙的用意多为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彰显力量、兴旺人丁。早在六朝时期已有舞龙表演。在宋代的汉族民间,舞龙风气日盛。时至今日,舞龙不仅是一项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民俗活动,更成为全中国及海外华人提高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表达爱国热情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