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安次非遗】后屯旱船会

历史渊源

安次区后屯旱船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一个姓董的山西人从北京回家,路过后屯村,路费用尽,就在董家扛活。董师傅带着几种乐器,闲暇时,自娱自乐。东家也喜欢音乐,一来二去就跟他混熟了,董师傅便传下旱船会。旱船会一直在后屯村传承,为当地人喜闻乐见。旱船会中的歌者最为重要,习之困难,需从十几岁培养训练。旱船会的传承,每一代传习有二三十人,学成者寥寥无几。目前,上一代传承人中,只有83岁的高仲平还能演唱全部曲目。新一代传承人中,会唱一二曲者有之。2016年旱船会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表演形式

旱船会所表演的故事出自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出兵马追杀太子刘衎。太子跑到河边,前有大河拦路,后有追兵,荒乱之际,遇渔家父女搭救,弃马登舟,渔女赠衣,刘衎男扮女装,顺流而下。前有八匹马,代表梁将军率大内高手追来。

旱船会表演时队伍前面八匹马的马肚内加灯,马分红、蓝、白、灰四色。表演时先有手持荷花灯的8位将士骑着8匹马走过场,因为是晚上马肚内又有灯,队形交叉变换,跑起场来格外艳丽多彩。8匹马跑场过后,渔船上场,会中扮演的渔家女、太子、老渔翁依次坐在船上,船下两侧有两位撑船者,船身四周有8盏荷花灯。行船时配有昆高曲唱段,现会中保留昆高曲目有【大四景】等。表演过程中遇到激流险滩则3人各有惊恐之色,唱段也抑扬顿挫高低分明,遇风平浪静时则神态安祥,唱段燕舞莺歌、俏皮灵动。

旱船会分文、武场,以武场开始,跳会踩街,伴奏乐器有大鼓、锣、镲、钹、小镲、小镟。武场结束,文场开始,堂鼓、小镲、笙、管、笛、二胡、低音胡、唢呐伴奏,演唱F调昆高腔。旱船会有曲牌11首,曲目31个。可独唱,也可合唱,曲目不分次序。


艺术成就与价值                             

后屯旱船会表演时的服装道具,人物表情、音乐伴奏等,都具有传统特色,从细腻的表情动作,微妙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均体现出了民族民间文化韵味。一代代传承至今,经历了风霜雨雪,融入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彰显地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后屯旱船会逢年过节,便在大街小巷进行表演,并应邀到周边村庄。及省、市表演。2014年参加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暨第七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演出。2017年2月参加廊坊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2017年9月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廊坊)农交会非遗展演,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5-08-15 17:46: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学党史】跟总书记学党史(四)——《改革的号角》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