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源自星辰的古老信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浪漫基因。仰望银河两岸,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已超越传说,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乞巧节是女性在月下穿针、祈愿智巧的习俗,更映照出女性对技艺与智慧的追求。以鹊桥相会为缘起,以乞巧纳福为内核,七夕节将神话与现实巧妙编织。各地非遗实践中,仍可见姑娘们聚在一起染指甲、结彩绳、拜织女……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巧手承古意,匠心织春秋。目前,七夕节、七夕节(乞巧节)、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和七夕节(郧西七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七夕节
七夕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以牛郎织女传说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爱情的象征。除了民间故事,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拜牛郎织女,瓜棚下听“天语”;丢巧针,卜运气;接露水,寓意种生,求子;祭拜神仙如七夫人、魁星、文昌、关公等。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七夕节
(乞巧节)
在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活动一般从农历六月三十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
七夕节(乞巧节)(来源:“陇南西和发布”微信公众号)
坐巧即乞巧前的准备。迎巧是乞巧活动的第一个仪式,农历七月初一晚上,参与乞巧的姑娘们盛装列队来到村外路口或河边祭祀跪拜,迎请巧娘娘下凡,然后边走边唱,将巧娘娘请往坐巧处供奉。祭巧是在乞巧活动期间每天要进行的祭拜仪式。拜巧从农历七月初二一直持续到初六,乞巧队伍像走亲戚一样相互拜祭交流。娱巧是参与乞巧的姑娘们每天在巧娘娘像前唱巧歌、跳巧舞,表达节日的喜悦之情。
七夕节(乞巧节)·迎巧 (来源:“陇南西和发布”微信公众号)
七夕节(乞巧节)·祭巧 (来源:“陇南西和发布”微信公众号)
卜巧是乞巧活动的高潮,姑娘们早晨到泉边迎水,晚上用迎请来的“神水”掐巧芽并投入水中,借助投影的图案占卜未来巧拙与命运,整个过程被称为“照瓣卜巧”。送巧是在七月初七深夜,姑娘们唱着《送巧歌》,将巧娘娘像抬至河边焚烧,象征送其渡鹊桥返回天庭。2008年,七夕节(乞巧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七夕节(乞巧节)·卜巧 (来源:“陇南西和发布”微信公众号)
七夕节
(石塘七夕习俗)
在浙江温岭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是祈愿儿童健康成长的节日,七夕节也被当地人称为“小人节”。人们把织女称呼为“七娘妈”,并视其为儿童的保护神。从农历七月初七凌晨至中午,有小孩的家庭会在门口设供桌,摆彩亭、彩轿、七色线、香蕉、西瓜、木耳等时鲜果蔬,还有糖龟、刀肉、索糆、粽子等祭祀七娘妈。祭祀结束后燃放鞭炮,焚化彩亭、彩轿以献给七娘妈,中午宴请客人,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孩子们身穿新衣,挂上银项圈,戴着小香袋,庆祝这一节日。2011年,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石塘七夕节现场(来源:“吉祥石塘”微信公众号)
七夕节
(天河乞巧习俗)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每到七夕节,走进广州天河珠村,处处张灯结彩,明德堂的桌案上各式各样乞巧作品目不暇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栩栩如生。
天河乞巧·摆七娘(来源:“广州乞巧文化节”微信公众号)
天河乞巧·牛郎织女相会场景(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广州天河的乞巧节,也被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在七夕节前三四个月,姑娘们会组成“七娘会”,开始精心筹备过节所需的物品。从用稻谷、麦芽装饰的手工艺品,到挑选寓意吉祥的花果女红,都倾注了姑娘们的巧思与心血。“摆巧”是天河七夕节重要的习俗之一。“摆巧”就是把制作好的斋塔、鹊桥景观、七娘盘等放在厅堂和祠堂,供邻里亲朋观赏。在七夕节的晚上,姑娘们会在庭院中设坛,进行“拜七娘”。摆放鲜花、水果、巧果等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向七娘祭拜,希望七娘能够赐予自己灵巧的双手和幸福快乐的生活。2011年,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七夕节(郧西七夕)
在湖北郧西,人们会在七夕这一天举行“请七姐”的祈福乞巧活动。“请七姐”说的就是请以织女为代表的神仙下凡,通过“请”“问”“送”三个环节,求问年成、占祸福、求婚姻、乞巧等。除了“请七姐”,男人们还会挑水“盛七水”,妇女们比巧工、做巧食。“巧食”是用特制面粉蒸制的花馍,经过巧手的雕琢,小小的面团摇身一变,一款款造型精美、寓意美好的花馍就映入眼帘。这些花馍既可以用于观赏供奉,也可以用来食用。
郧西七夕·请七姐(来源:“郧西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郧西七夕·花馍(来源:“郧西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到了夜晚,老人们仰望星空,预测旱涝,年轻男女们在葡萄树下听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在天河沿岸“放河灯”。河灯造型以荷花为主,颜色各异,以粉色和红色花瓣为多,人们会在河灯的底部放置灯盏或蜡烛,将河灯放在水面上,随波漂流。俯瞰河面,宛如一条璀璨星河,与夜空遥相呼应。2014年,七夕节(郧西七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西七夕·放河灯(来源:“郧西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针线藏巧思,
非遗续芳华。
从观星祭拜到巧果雕花,
七夕不仅关乎爱情,
更关乎手艺、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愿古俗润今夕,匠心守长情。
愿所有奔赴都跨越星河,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