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济南屯村少林会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据史书廊坊安次志记载:济南屯少林会成立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聘请高家圈(现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高家圈)村的陆师傅(具体名字不详)任教师,对学员传授武术套路:大红拳,大、小三节棍等,当时有祁天成、娄雅才等十几名学员学有所成并成为骨干人才。
民国十八年,(1929年)少林会聘请成名庄的杨师傅(具体名字不详)等几位教师传授武艺,学员发展至30多人,武术套路也逐步增多:大小红拳、八大锤、花枪、六合枪、长穗剑和单双拐等,连续7、8年每逢春节和庙会期间表演,后由于日军侵略盘踞码头镇不得不暂停习武和各种演出活动。
1945年8月,济南屯地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原少林会员娄术本共同商议,在原会员娄培业和娄西永的努力配合下重整旗鼓再次组建少林会,队伍相当壮观会员达70人之多。不久,在欢迎东北解放军南下的联欢会上,少林会成员兴高彩烈气势轩昂连续四天进行了前所未有精彩的武术表演,场面宏大锣鼓喧天无比震撼,受到部队热烈欢迎,欢呼声响彻天空!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为少林会组织活跃的鼎盛时期,少林会持续多年春节出会至文革时期再行终止。20世纪80年代,少林会主要去文安体校参观学习,学习并掌握了八节武术操和32个动作的集体拳。1984年和1985年应邀到廊坊表演,20世纪90年代以后常年坚持活动。
表演形式
济南屯村少林会成立后,始终以少林武术为内核,至今仍传承下来的有拳术套路:大红拳、小红拳、秧歌拳、头路拳、二路拳、连环拳、迷踪拳、宗手拳、五星拳、金刚拳、甲组拳、八步经、弹腿、流星锤、六合枪。对练双打:十二趟、一百单八打、梅花打、空手三节棍、空手单刀、空手双刀、三把刀、对花枪、空手枪、单刀枪、钩链枪、枪进棍、虎头钩、坡刀枪等。
济南屯村少林会文场表演激昂、震撼、火爆、热烈,乐声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武场表演人物特色鲜明,打斗激烈,动人心弦。
艺术成就与价值
济南屯村少林会融合了传统武术与民间花会的双重文化内涵,武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练功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还具备广泛适用性,不受时间季节限制,老少皆宜,可健体强身,
济南屯村少林会极具武学、民俗学的价值,其崇尚尚武精神,爱国保家健体强身,对推动全民健身不但具有现实意义,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均具备极高的娱乐性及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