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况
信息发布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活动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安次文化走进国家大剧院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2017年12月29日,安次非遗文化重阁会带着安次人的骄傲,首次亮相全国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献上节日的祝福。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于2017年12月29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欢聚一堂,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
今年的新年戏曲晚会着重呈现新创作品片段,加大现实题材比重,各剧种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角登台献艺,在晚会举办的第5年实现了31个省区市代表性剧种的全覆盖。
安次民俗文化重阁会参演的《古戏迎新春》排在第二个,为新编节目,参演团体为廊坊市安次区文化馆(重阁会)、上海木偶剧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郭小男作词,马骏作曲,张凌云(青海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符传杰(海南省琼剧团)、冯咏梅(云南省玉溪市滇剧团)、李小雄(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演唱。节目以喜庆欢乐的基调,使剧院里绽放出浓浓的春意。本次演出重阁会共有6架芯子参演,代表曲目分别为《鸿恋情》《穆柯寨》《西游记水晶宫》《花为媒》《唐知县审诰命》《吕洞宾戏牡丹》。
幕后揭秘
节目演出3分多钟历经7次审查
晚会时长80分钟,共13个节目,汇聚22个剧种,其中滇剧、琼剧、平弦戏等地方剧种均为首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舞台。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同台献艺,集中展现了戏曲艺术继承创新的丰硕成果和人才辈出的喜人景象。
本次廊坊市安次区参演团队总共22人赴京演出,其中演员12人,化妆剧务7人,领队及工作人员3人。领队廊坊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张玉忠表示,能当选为13个节目之一,我们倍感荣幸。
安次区文化馆孟庆伟馆长说“我们2017年12月22日接到河北省文化厅关于参加文化部司局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遴选通知,23日上午8点半演出团队集合赴京排练,23-29日总共历经7天带妆彩排和审查,从首次彩排到29日13个节目最终确定下来,每次都有节目调整,被刷下来的剧团就只能提前打道回府。这次演出安次非遗文化团队经受住了考验,为2018年开了一个好头。”
洗礼
9天
内不可思议地“绽放”
全国的地方戏都在竞争上新年戏曲晚会的机会,最终只有22个剧种成功入选,要想争到这“全国1/22”的机会,谈何容易?回想此次在京的7天,演员们直呼“太不可思议了”。每天奔走于宾馆和国家大剧院两点一线之间,连旁边的天安门广场都没时间去逛逛。
排练苦不苦?重阁会的演员由成年人和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4岁,最年长的70岁,排练期间演员们全情投入,不仅大人以身作则,小演员们也竭尽全力。由于小演员们要把下半身固定在架子上,全程无法落地活动,加上因为勒头勒的比较紧,又要单脚站立,小孩子很难支撑的住,几个小演员出现了发烧、呕吐的问题,但他们坚持了下来,没有一次缺席,最终圆满完成演出。
演出之前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其他剧团的演员水平都很高,很多都是拿过梅花奖、群星奖的专业团队,像安次文化这样的基层百姓团队,连省级的舞台都没有上过。在重阁会的队员们看来,这次能够有幸登上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无异于一次“草根团队”绽放的童话。
展望
重阁会迎来新起点
在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国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繁荣戏曲举措的背景下,今年的戏曲晚会意义非凡,入选节目和人员经过中央领导亲自把关。
安次区文化馆馆长孟庆伟说,这次重阁会能够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的演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继1995年中央电视台专门为重阁会演出录像向海内外展播之后,重阁会又一次走出廊坊,走向世界。我们要沉下心来,练好自己的专业,要重新把文场演出昆曲的唱功拾起来,用发扬传统戏曲的精神和专业演出素质来占领舞台、占领市场。只有“出人、出戏、重拾文戏”,才有理由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孟庆伟透露,“我们想借助这次契机,把振兴重阁会表演形式纳入工作规划之中,接下来要创作和编写几部精品节目,将其送到乡镇、村街,送到老百姓的身边。安次区将加大对重阁会等传统艺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营造传统文化创新的氛围,加大力度宣传和发展本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喜爱上传统文化。”
重阁会
历史渊源
安次区葛渔城重阁会始于乾隆年间,由山西省流传至此。民国初年,在天津南市燕乐戏院演出,场场爆满。由于侵犯了地方豪绅的利益,他们买通官府,扣押了会箱,几经周折才被放回。葛渔城人将此会视为珍宝,荣耀门庭,捐物出资才能入会,为争出“头肩”(第一个出场),王凤林曾出两包白米,刘广发抬来一头肥猪,传为佳话。民间挚情,使此会长荣不衰。
“文革”期间,服装道具被烧毁,遂告解散。1982年,政府号召挖掘民间艺术,重获生机,但老艺人已寥若晨星。他们回忆各架芯子的形式,武振华、许璞等做出改革后的设计方案,构出模型,由老艺人刘兆安亲自撑炉,自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初二,仅仅七天完成八架芯子,艺人们四处奔波,借服装,借乐器,为乡亲们演出了第一场。后来,王寨村捐赠1千元,镇政府、四街村委会出部分资金,65名新老会员也捐钱捐物,才使此会得以重组恢复,不仅打造出原有的十架芯子,又新添了四架。老艺人杨子元,王志中虽已年过古稀,仍亲自表演示范,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使重阁会得以复兴。2008年,葛渔城重阁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表演形式
该会表演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戏剧人物造型,表演以下面的演员为主。下面的“底座”选身强力壮,善于表演和舞蹈的男演员,妆扮成男角色;上层的“二节人”选形象好、善于表演的儿童(10岁左右),扮成女角色。托举儿童的道具称为“芯子”,是铁铸的双搭肩背架,中间伸出一根铁杆。“芯子”佩戴在“底座”背上,儿童的下半部分固定在铁杆上,著成人戏服,双臂舞动,风姿绰约,裙袖招招,飘飘欲仙。由于要稳住上面的“二节人”,“底座”的身体要保持平衡,舞步极为讲究,难度很高。两人表演的“芯子”重六七十斤,三人或四人的更重,难度更大,故每架“芯子”都有两三个替换演员。目前,重阁会座唱曲牌大部分已失传,现已无坐唱形式。现残存的曲牌有《扬子江》《吴氏飞霞》《春景》《夏景》《渔家乐》等。
艺术成就与价值
自1983年开始,每到新春佳节都要出会为群众演出,元宵佳节参加廊坊市花会调演,1995年春节演出期间,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此录像向海内外展播,河北省文化局也录制存档,并为两位会长授予民间花会名人荣誉证书,对重阁会的发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2002年重阁会领导班子换届,老会长退居二线担任指导,他们不但参加市区民间花会调演,还连续参加了天津北辰区老年公寓、黄花店演出,应邀赴霸州胜芳、文安左各庄、天津杨柳青演出,获得好评。2004年春节参加天津市民间花会调演。2014年应邀为旅游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进行了表演。2015年春节为天津武清和本镇乡亲进行了表演并在廊坊电视台《乡里乡亲》《廊坊零距离》《廊坊都市》等栏目进行了录制。2017年2月参加第十一届“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5月参加第三届中国廊坊第什里风筝节非遗展演;9月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非遗展演;11月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
编辑:安次区文化馆 点击次数:
0
更新时间:2018-01-16 14:13:30 【
打印此页
】 【
关闭
】
上一篇:
安次区文化馆场馆使用管理制度
| 下一篇:
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 中央芭蕾舞团到廊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