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文化馆
  • 首页
  •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信息发布

信息公开
馆务动态
安次之韵
安次文化刊物

云课堂|安次区第六期非遗大讲堂

非遗大讲堂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了传承和保护好安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弘扬安次区传统文化,展示我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安次区文化馆举办第六期非遗大讲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尚未结束的特殊时期,第六期非遗大讲堂仍采取线上“云课堂”的方式进行。

本期非遗大讲堂是由安次区团结村五谷粮食画传承人刘永山讲述五谷粮食画的起源、历史、传承和五谷粮食画的制作技艺、方法、步骤等。

 
五谷粮食画简介
  安次区团结村五谷粮食画起源于清朝末年间的陈金波,他专为宗教、寺庙、祠堂、塑制佛像、制作壁画,其以泥做胎,外用五谷杂粮代替颜料,画面逼真,栩栩如生。
  五谷粮食画曾为宫廷贡品,清乾隆年(1736年)天下大旱,饥民遍野逃荒,乾隆皇帝命开仓救民,但有些贪官,勾结地方势力,中饱私囊克扣官粮,大臣刘统勋奏报朝廷,乾隆皇帝震怒,命刘统勋为钦差大臣査办此案,刘统勋让灾民中的民间艺人,用粮食做成万言书专呈乾隆,乾隆命刘统勋严惩贪官,开仓救济灾民,乾隆皇帝将五谷万言书妥善保管,收藏于大内。这是关于五谷粮食画艺术起源的故事,此后,五谷粮食画在西南地区十分盛行,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了诸多流派,其具体种类也略有不同。
  近年来团结村农民画家刘永山继承和发展了五谷粮食画的传统技艺。经过大胆革新,在原有五谷粮食画的基础上,又与国画、书法的章法相结合,并将浮雕、装饰、装裱等传统工艺也运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画作题材多样,既有雕塑艺术的造型特点又有绘画艺术的笔墨色彩效果。刘永山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展示活动,并获得各级奖励。2016年团结村五谷粮食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刘永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编辑:admin   点击次数:0  更新时间:2020-05-22 09:36: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安次区文化馆免费开放瑜伽直播课程报名开始啦 | 下一篇:安次区文化馆恢复开馆公告

友情链接:

  • 河北省公共文化云
  • 国家公共文化云
  • 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本馆概况 | 信息发布 | 艺术欣赏 | 网上培训 | 活动开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馆总分馆 |
备案编号: 冀ICP备17021270号-1 联系电话:0316-8029996 邮箱:lfacwhg@126.com 微信:安次区文化馆 网站:www.acqwh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