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上,《文化馆蓝皮书:建设人民终身美育学校(2021-2023)》正式发布。这部蓝皮书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牵头,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自2016年起,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文化馆协会,与北京大学一起启动了《文化馆蓝皮书》的编制工作,每两年发布一部,至今已连续出版了四部。《文化馆蓝皮书:建设人民终身美育学校(2021-2023)》作为第四部,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史上最大体量
这部蓝皮书是《文化馆蓝皮书》自2016年开始编制以来文字体量最大的一部,共计收录67篇文章,59.2万字,系统梳理了2021-2023年文化馆行业创新发展总体情况,包含1篇总报告、9篇行业观察、19篇中国文化馆协会十年专题系列文章、21篇地方案例、12篇课题成果、4篇调研报告、1篇资料,超百位作者参与供稿。
二、热点尽在扫描
这部蓝皮书对2021-2023年文化馆发展热点如新时代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全民艺术普及、新空间建设、数字化建设、社会化发展、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等潮流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辅以详实的地方实践案例,如上海“社会大美育”、北京市石景山区“全民美艺生活圈”、成都市文化馆沉浸式探索、江苏公共文化云运营、株洲街头艺术站、广州市文化馆“文旅融合”、深圳福田“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湖南怀化“和美乡村推介官”、浙江“十大行动”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标杆品牌、河北吴桥杂技、山西左权民歌等,热点趋势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不仅反映了当前文化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为未来的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三、四个首次支撑内容创新
本蓝皮书在内容创新上实现了四个首次:
一是首次推出“中国文化馆协会十年”专题,对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成绩以及各专委会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馆协会十年历程的回顾,更是对其在推动文化馆行业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同时,这一专题的设立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馆协会及其各专委会工作的窗口。
二是首次系统梳理文化馆(站)业务培训课程体系、文化馆术语体系、文化馆(站)标准化建设、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国际交流等系列化调研成果,以大体量调研报告形式呈现,不仅丰富了蓝皮书的内涵,也使其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是首次纳入“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对文化馆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深入探索,也为文化馆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四是首次将中国文化馆发展历程(1949-2023年)作为重要资料纳入蓝皮书,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化馆行业的历史脉络。
《文化馆蓝皮书:建设人民终身美育学校(2021-2023)》不仅是对2021-2023年文化馆行业一系列创新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更是对文化馆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它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终身美育学校贡献智慧!
主编简介
白雪华,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研究馆员。曾任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现任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中国文化馆》主编,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李国新,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
内容提要
《文化馆蓝皮书:建设人民终身美育学校(2021-2023)》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牵头,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本书系统梳理了2021-2023年文化馆行业创新发展总体情况,分为总报告、行业观察、中国文化馆协会十年专题、地方案例、课题成果、调研报告、资料(中国文化馆发展历程纪事)等主要篇章,各部分内容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我国新时代文化馆创新发展脉络。
本书可供全国文化馆(站)从业人员及公共文化相关人员阅读参考。本书在展现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就、记录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历史进程、反映全国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贡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全国文化馆从业者、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相关人员提供阅读参考的资料,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馆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目 录
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